接下來雜碎會用手上的裝置,嘗試在不同裝置下到底會有怎樣的化學作用,先為大家列出今次使用的裝置:
播放器
- iPhone 6S
- Sony Walkman NWZ-A15
DAC
- Cozoy Aegis (鳴謝 Praesto Trading Limited 借出)
耳機
- ATH-CKR7LTD
- ATH-CKR9LTD (鳴謝網友 Chitose 借出)
- Sony MDR-1A
Apps
- MORA Player
- KORG iAudiogate
- KORG iAudiogate
Sony Walkman NWZ-A15
雜碎之前曾經分享了自己購買 NWZ-A15 的用後感,當時並沒有在音質上著墨,今次剛好可以補回了。作為 Hi-Res 的入門之選,雖然已有後繼的機種 A25 ,不過據說只是多了顏色和加入了抗噪的能力而已,音質表現方面理論上應該大致相同。
其實從整體而言,雜碎仍喜歡 NWZ-A15 的表現,它仍是雜碎主力的播放器,但如果是比較 Hi-Res 的表現,雜碎用 A15 真的聽不出來與一般的 WAV有什麼不同,相若的細節量、聽感,只能說這部 A15 能支持播放 Hi-Res 檔案,但效果未必有預期的大,這也是為什麼雜碎會開始尋找其他平價的 Hi-Res 播放可能性的原因。
iPhone 6S
64GB 也被雜碎用光 |
本身雜碎自己是 MP3 派的,不太喜歡在電話上聽歌,一來會有不少的通知、音效打擾,二來儲存空間很是珍貴,尤其是 Hi-Res 的檔案一首也大約近100MB,對於電話這種裝置來說容量需求實在太多了,最後亦是最重要的,電量對於電話來說太過重要了,這一點相信不需要雜碎多說。
不過這情況在接觸 Hi-Res 之後有了改變,原因是 iPhone 的音質配合第三方 Apps 比雜碎的預期中好,這一點會在下文介紹 Apps 的部份補回,用原生播放器的表現與第三方 Apps 的差距亦能雜碎感到驚喜。不過,礙於上述的缺點, iPhone 仍不會成為雜碎的主力機,偶爾放一些進去聽聽就好了。
從便利與音質之間取得平衡 – Cozoy Aegis
一般的USB DAC 體積與電話相若 |
近年有不少廠商亦推出小巧的 DAC方便外出使用,例如中國廠商 Fiio K1、外國廠商的有 Cyberdrive 的 Clarity Feather 等,而當中比較有名的相信就是今次介紹的 Cozoy Aegis。
Cozoy 是一家在 2014 年創立的公司,仍是一個很新的公司,但已算是廣為人知的了,原因很大程度是由於 Aegis 這一款 DAC,金屬拉花的表面質感十分不錯,體積小巧,但已能做到原生 24/192 的解碼,無需額外供電是其最大的賣點,在便攜能力與音質之上亦有不錯的吸引力。
另一個很不錯的特點是多平台的支援,不論是主流的行動裝置系統 iOS、Android,還是傳統電腦系統的 Windows、 Mac OS也好,這支小小的 DAC 手指也能一一支援,值得一提的是,Apple iOS的用家可以放心,Cozoy Aegis 已取得了 Apple 家的 MFI (Made For iPhone) 認証,不用擔心會被 Apple 封殺。
在 PC 上使用 Aegis 亦十分簡單,只要到Cozoy官網下載相關的軟件就可以使用,雜碎在 Windows 10 之上測試,使用過程也是很順利的,在設定頁面也能清楚看到支援 24 / 192 的字樣,但使用半小時左右 Aegis 的機身會感到頗熱,比起手提裝置熱上不少,使用時可能要留意,雜碎估計是電腦的 USB 3.0 插口供電比電話為高的原因所致。另外,在未播放音樂的時候建議不要戴上耳機,因為會不斷產生雜聲的,雜碎詢問得來的答案是 Aegis 會與電話 / 電腦不斷溝通 (有點像電腦的 ping),過程會產生雜聲,但在播放時這些聲音會消失的。
由於 Aegis 本身是 Micro USB 接口的,為了方便大家接駁不同的裝置使用,隨包裝盒已附有三條線材,其中讓雜碎感到新奇的是 Micro USB 轉 Lightning,起碼雜碎在市面上未曾看到過。
有趣的是,雜碎有嘗試過將 Cozoy Aegis轉插到 Sony 的 Walkman,分別試過雜碎自己的 NWZ-A15,以及友人的 NW-ZX2,用的轉頭是 WMP-NWM10,結果完全沒有反應,事後到網上查找後才知道如果要用 USB-DAC 的話,是需要買另一款名為 WMC-NWH10 的轉接線,有點像電話常見的 USB-OTG ,結果雜碎試不到了,用 Sony Walkman 的朋友可能需要留意。
很大的一串 |
另一點不得不提的是電量的消耗,接駁 Cozoy Aegis 之後電話的電力消耗會明顯增加,這是沒有獨立供電的壞處,但從方便的角度來看這是可以接受的。
這耳機是下筆的時候買入的,運行還未夠 100小時,因為意見可能未夠完整的,但起碼是目前雜碎的感覺吧。
這是雜碎第一款購買的頭戴式耳機,說實的到現在還不是很習慣,雖然這耳機戴起來頗舒服的,不像之前試過的其他品牌般會有壓迫的感覺,但應該是由於雜碎是個很怕熱的人吧,聽30分鐘左右放下耳機已能看到不少汗水沾了在耳墊上面。
隨盒附帶了兩條線材,一條是普通的線,另一條是帶有線控及收音的,據說同時支援 iOS 及 Android,雜碎沒有試過了。
聲音表現方面,這耳機最突出的部份應該算是低音部份,人聲聽起來也頗舒服的,最喜歡的是它聲音定位,比起上述兩者分明的多,細節量也不少,但這個達 40mm 的單元推起來亦很合理的比入耳耳機吃力的多,大約要6-7成的音量去推。
傳送門
Hi-Res Audio 入門 (1):入門篇
Hi-Res Audio 入門 (2):Hi-Res 播放 Apps 比較
Hi-Res Audio 入門 (3):雜碎音樂裝備 (你正在看這篇)
Hi-Res Audio 入門 (4):音質比較 及 雜碎意見
Audio Technica ATH-CKR7LTD
這款耳機雜碎已買了將近一年了,當時沒有理會什麼 Hi-Res 的,只是聲音感覺對口味便買了回來,寫這篇文章找資料才發現這耳機亦被 Audio Technica 追加 Hi-Res 的標籤了 (購買的盒子沒有呢)。當初購買這耳機的另一大原因,是其配色很少見,設計也很有科技感。
聲音方面,看網上不少的評語是說這耳機不太好,沒有很突出的地方,這一點雜碎是很同意的,頂多是低音方面比較多,而且高音部份有點點刺耳,但雜碎買回來是為了「雜食」,無特色就是雜碎想要的特色,聽起來解析力也比之前用的耳機好,所以雜碎個人是對這耳機沒有太大的抱怨。
這款耳機雜碎已買了將近一年了,當時沒有理會什麼 Hi-Res 的,只是聲音感覺對口味便買了回來,寫這篇文章找資料才發現這耳機亦被 Audio Technica 追加 Hi-Res 的標籤了 (購買的盒子沒有呢)。當初購買這耳機的另一大原因,是其配色很少見,設計也很有科技感。
聲音方面,看網上不少的評語是說這耳機不太好,沒有很突出的地方,這一點雜碎是很同意的,頂多是低音方面比較多,而且高音部份有點點刺耳,但雜碎買回來是為了「雜食」,無特色就是雜碎想要的特色,聽起來解析力也比之前用的耳機好,所以雜碎個人是對這耳機沒有太大的抱怨。
Audio Technica ATH-CKR9LTD
為了更清楚的試 Hi-Res 的感覺,雜碎特意的向友人借了比自己高一級的款式回來, CKR9LTD,同樣是 Audio Technica 為了慶祝 40 周年而推出的特別版本,紅、黃的配色給雜碎直觀的想到 Ironman,但科技感反而沒有 CKR7LTD 重,光論設計的話雜碎更喜歡 CKR7LTD。
配戴感方面,說實的雜碎並不太喜歡,雖然從數字上來看只比雜碎自己的 CKR7LTD 多2g,但戴起來感覺重心向外,很易跌出來的感覺,即使換上了 CKR7LTD 的耳膠,情況有了改善但感覺就是不太好,這應該只是個人習慣問題。
聲音方面,這款耳機大概就是人們常說 Audio Technica 的「女毒」吧,女聲的感覺很突出,感覺像是在耳邊唱一樣,而其他的聲音位置比較遠,但仍可聽到不少的細節,同一首歌輪流來聽,細節量、分析力也比 CKR7LTD 豐富不少,只能是果然是一分錢一分貨吧。
為了更清楚的試 Hi-Res 的感覺,雜碎特意的向友人借了比自己高一級的款式回來, CKR9LTD,同樣是 Audio Technica 為了慶祝 40 周年而推出的特別版本,紅、黃的配色給雜碎直觀的想到 Ironman,但科技感反而沒有 CKR7LTD 重,光論設計的話雜碎更喜歡 CKR7LTD。
配戴感方面,說實的雜碎並不太喜歡,雖然從數字上來看只比雜碎自己的 CKR7LTD 多2g,但戴起來感覺重心向外,很易跌出來的感覺,即使換上了 CKR7LTD 的耳膠,情況有了改善但感覺就是不太好,這應該只是個人習慣問題。
聲音方面,這款耳機大概就是人們常說 Audio Technica 的「女毒」吧,女聲的感覺很突出,感覺像是在耳邊唱一樣,而其他的聲音位置比較遠,但仍可聽到不少的細節,同一首歌輪流來聽,細節量、分析力也比 CKR7LTD 豐富不少,只能是果然是一分錢一分貨吧。
Sony MDR-1A
這耳機是下筆的時候買入的,運行還未夠 100小時,因為意見可能未夠完整的,但起碼是目前雜碎的感覺吧。
這是雜碎第一款購買的頭戴式耳機,說實的到現在還不是很習慣,雖然這耳機戴起來頗舒服的,不像之前試過的其他品牌般會有壓迫的感覺,但應該是由於雜碎是個很怕熱的人吧,聽30分鐘左右放下耳機已能看到不少汗水沾了在耳墊上面。
隨盒附帶了兩條線材,一條是普通的線,另一條是帶有線控及收音的,據說同時支援 iOS 及 Android,雜碎沒有試過了。
聲音表現方面,這耳機最突出的部份應該算是低音部份,人聲聽起來也頗舒服的,最喜歡的是它聲音定位,比起上述兩者分明的多,細節量也不少,但這個達 40mm 的單元推起來亦很合理的比入耳耳機吃力的多,大約要6-7成的音量去推。
傳送門
Hi-Res Audio 入門 (1):入門篇
Hi-Res Audio 入門 (2):Hi-Res 播放 Apps 比較
Hi-Res Audio 入門 (3):雜碎音樂裝備 (你正在看這篇)
Hi-Res Audio 入門 (4):音質比較 及 雜碎意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