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人的電話 (LG G3) 開始癲癇症發作,螢幕亂跳亂點、即使回復出廠設定開機 5 分鐘便開始發熱,不禁讓人聯想起近日炸的火熱的 Samsung Note 7,趕緊換機保平安。最後竟然變成轉會 iOS ,買了 iPhone 7 Plus 回家,令雜碎多了個機會可以跟大家分享用後感了。
從 Android 轉會的原因?
達 256GB 的容量在市場上的確少見 |
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出於無奈的,不得不慨嘆 Android 市場已與之前有不少的分別,現今的電話廠商,大多也是以「慢、不穩定」為理由,去掉了低廉的 Micro SD 儲存能力,結果要為儲存而購買更高階的電話款式,但大多的儲存也是只有32GB 或 64GB 左右,高清影片、Hi-Res Audio 流行的今天,要用光其實不是什麼難事。
LG 是目前少數仍堅持換電、Micro SD的設計的廠商 |
當然仍有廠商是堅守著 Android 傳統的,最有名的當然是 LG,到目前為止的旗艦機仍維持可換電池、 Micro SD 的設計,但從家人近年來 LG 的壞機的紀錄看來暫不錄用了, Samsung 的擔心會爆炸,Sony 雜碎認為今代不吸引且萬年3GB RAM,HTC 10 螢幕太小等等,到最後居然到了要轉會的地步,這是雜碎始料未及的。
外觀、手感
今代 iPhone 外觀上大致沿用了由 iPhone 6 年代的設計,但加入了一大賣點是隱藏天線的膠帶移到了側面,令到機背的感覺更加一體化,不知雜碎是否得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看到實機後反倒覺得舊設計比較好看,不過這點很主觀的。
雙鏡頭的設計不單的範圍大了,突出的幅度也比上代 iPhone 6S Plus 嚴重,如果想要購買保護套的話,建議先試戴,確保機背比鏡頭更厚的才買,畢竟買保護套也是想要保護吧,如果護不了鏡頭沒什麼意思,雜碎就是買了一個回來才發現。
雜碎單手點不到 iPhone 7 Plus 的另一端 |
手感方面,iPhone 7 Plus 比雜碎常用的 iPhone 6S 明顯較重,但188g對於達 192g 的 6S Plus 用家來說應該會感到更輕才對,但仍比172g 的 iPhone 6 Plus 有一段距離,機背一如以往很順滑,負面來看就是很易變成 drop test。
說到手感,不得不提新設定的 Home 鍵,從實體按鍵變成了輕觸式,力回饋自然沒有實體的好,但 Apple 的 Taptic Engine 提供了震動回饋,有趣的是效果與平常的震動提示手感不同,比喻的話雜碎認為是更像是門鈴、電燈開關的手感,剛開始的時候雜碎很不喜歡,但用過數小時之後覺得手感頗有趣的,改用了輕觸式的最大好處,相信是比實體按鍵更耐用,而且雜碎相信這是與 iPhone 7 Plus 的防水設計有關。
螢幕
iPhone 7 Plus 這代的螢幕賣點是寬廣色域,可以顯示更多的顏色,然而未見利先見弊了,當實機到手的一刻雜碎已心知不妙,偏色的很,不是單純的偏黃,黃的程度甚至有點偏紅的程度,幸好 iOS 10內有顯示器調節的功能,能夠調回比較正常的色溫了(雜碎沒有spyder 這些專業儀器給出數字了)。
螢幕的亮度很高,明顯比雜碎手中的 iPhone 6S 亮度為高,色彩的表現沒有感到很大的差別,可能因為本身 iPhone 6S 的螢幕覺得已很不錯,根據權威螢幕評測 Displaymate 所測的結果, iPhone 7 及 iPhone 7 Plus 的螢幕達到705nits,在陽光下觀看沒有任何問題,但根據其測試 iPhone 7 的白平衡達到 6806K,這結果雜碎從手上的iPhone 7 Plus 看來很有保留。
相機
今時今日,相機已是不少人選購智能電話的考慮因素,而如果閣下是現有 iPhone 用家亦很關心相機的話,雜碎認為今次相機的提昇是具吸引力的。大圖可以在Google 相簿上看。
讓雜碎感到驚喜的是感光元件的寬容度比以往高了很多,這一點在雜碎試相中的日光照片已很明顯看到,街道上的細節,與天上的藍天白雲有很大的反差,而這些細節在雜碎的 iPhone 6S 是難以體現的,不過在不少的情況下,雜碎發覺 iPhone 7 Plus 的油畫感比 iPhone 6S 嚴重的多,幸好主要是集中在焦外的部份,對於主體(對焦的物件)沒有什麼明顯的問題,色彩表現方面,雜碎認為 iPhone 6S 會比較高飽和度,並且偶爾會有偏綠的問題。而iPhone 7 Plus 更為忠於現實,偏綠的問題並沒有出現,但如果看慣了例如 Samsung 的高飽和相片,可能會覺得iPhone 7 Plus 的顏色偏淡。
邊緣成像下降 |
長焦鏡頭 ISO 較高 |
而 iPhone 7 Plus 賣點的雙鏡頭分別是以一個等效 28mm 的廣角鏡頭,以及一個等效56mm 的標準鏡頭配合而組成的,廣角比起一般 iPhone 的 30mm 等效為廣,但邊緣成像下降以及變型問題會比以往嚴重。56mm 的鏡頭只有 f/2.8,吸光量比廣角明顯減少,在低光的環境下並不可使用,iPhone 會以廣角鏡配合數碼變焦代替,但成像會差一些,另外,雜碎試了1.9x(廣角+數碼變焦)及 光學 2x 的比較,56mm 的鏡頭吸光量明顯少很多,ISO 會大幅提高,附送大量雜訊。
沒有防手震能力的 iPhone 6S 明顯較遜色 |
iPhone 6S 所拍的相機已沒有細節,但 iPhone 7 Plus 保留了不少 |
對於相機更大的挑戰,自然是低光的環境,從試相可以看出,f/1.8 的大光圈、光學防震的確為夜間拍攝帶來了不少的好處,整體的雜訊控制做的頗乾淨,比起 iPhone 6S 有頗大的改善,暗位的細節亦得到保留,上文提到日光拍攝油畫的問題仍在,但相比 iPhone 6S 夜間的高 ISO 雜訊算不上是問題。 除了相片拍攝之外,影片拍攝的能力亦很不錯,防震出來的效果比只有軟件修正的 iPhone 6S好上不少,夜晚手持影片拍攝也完全沒有問題。
除了同門的 iPhone 6S,雜碎也找了友人的 LG V10 拍了兩張相片比較,這部在 Android 界拍攝也有不錯風評的電話。兩者也是以自動模式拍攝,可以看到 V10 的曝光取向更為光,相比 iPhone 7 Plus, LG V10 有著像素優勢,可以看到放大後細節明顯比 iPhone 7 Plus 結實,最明顯是圖中麥當勞的招牌 iPhone 7 Plus 已糊掉了,但 V10 仍相對上更清晰;但相對地, V10 雜訊的問題十分明顯,APM 的一張可以看到很嚴重的雜訊。值得一提的是,iPhone 只提供了 3:2 的比例, Android 大多也是 16:9 的,對於橫幅的相片來說, 16:9 的相片可以拍的更廣闊的效果,但相對地壓迫感也會加大不少。
最後一個小小的對比,給那些相機無用論的人看,雜碎在夜景用了 A7r2 與 iPhone 7 Plus 拍了相近角度的相片,即使是手持 ISO 4000 ,雜訊多的很,但整體的清晰度完全不是 iPhone 能比的。手提電話在一般日間拍攝用的話已綽綽有餘,但如果說要在畫質上追上相機,相信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左邊是人像模式,右邊是一般模式,左邊明顯有更多的雜訊 |
音質、沒有3.5mm 的日子
起初雜碎也有在擔心沒有了 3.5mm 是否會很不習慣,但事實上用下來,開頭數天的確是有點不慣的,原因是用身邊不同的耳機在試,同時又常常用線插回 iTunes 傳資料,經常的抽插的確會有不便的感覺。
長插轉接線的耳機 |
至於有不少科技網指出 Apple 所提供的 Lightning 轉3.5 的轉接器會讓音質下降,也許是雜碎的耳朵不靈光吧,插上雜碎常用的 Sony MDR-1A 和 ATH-CKR7LTD,與雜碎用回 iPhone 6S 常聽到的效果沒有什麼差別,雜碎也試過用這個轉接器插到 iPhone 6S (iOS 10,據說 iOS 9 認不了),也沒有聽出什麼分別來,所以像雜碎這種對音樂不太敏感的人來說可能問題不大吧。
首次在 iPhone 系列中加入立體聲喇叭的 iPhone 7 Plus 及 iPhone 7,雖然在其他品牌上早已是基本配置,但遲到總比沒有到好吧。喇叭的音量不算小,但相比之下與雜碎手上的 LG V10 差的多 ,雖然實際用起來已屬不錯,起碼沒有「拆聲」的問題。
效能與續航力
效能方面,其實自iOS 進入 2GB RAM 年代,雜碎並沒有感到過手上的 iPad Air 2、 iPhone 6S 有什麼問題,更何況 iPhone 7 Plus 已增至 3GB RAM,大部份使用也是很順暢,難以從日常體驗看出什麼大差別,唯有通過跑分軟件去做,雜碎用了兩款,3DMark Sling Shot和 Antutu,有趣的是雜碎的 iPhone 7 Plus 兩款軟件上的分數也比一般的 iPhone 7 Plus 為高。
雜碎意見
自 iPhone 6 用了三代的外觀設計 |
廣角與超廣角的需要其實沒有想像中大 |
很多人說 iPhone 7 Plus 的雙鏡頭是抄襲,看起來像是事實,但雜碎覺得本質上其實差距也頗大的,當初 HTC EVO 3D,雙鏡頭是為 3D 而設計;到近期的 LG G5、V20,做法與 iPhone 7 Plus 相若,但 LG 所用的焦段是廣角和超廣角的相機,在雜碎看來其實兩個鏡頭的焦段很大程度上重覆了,而且超廣角所帶來的變型不是一般用家所能接受的,就雙鏡頭的設定來說,雜碎覺得 iPhone 7 Plus 的選擇比較合理。
智能電話市場增長放緩 |
亦有不少人說 Apple 的創新力已大不如前,這一點雜碎覺得是無從否認的,的確近年的驚喜遠不如前,但大家同時也不要忽視,近年的 Android 不也是沒有什麼驚喜的東西嗎? 雜碎覺得原因很簡單,智能電話這行業已發展的相當的成熟,在功能上的變化在可見的未來下已看不到大改的必要,產品同質化也是無可避免的,近年 Android 方面不說是不斷的加 RAM、新 CPU 有多快的,但在 Apps 方面有什麼大型的東西要運行嗎? 每每看到所謂的測試就是連續開啟數十個 Apps 然後說少RAM 的一款不夠好,日常使用有必要嗎? 現今的問題根本是硬件的能力大大超過了 Apps 的需求,不管是 Android 家和 iOS 家也是,拿著數年前的機也能順暢,憑什麼要用家花數千大元換機?
Sony Xperia Z5 Premium 的 4K 螢幕對電量的消耗巨大 |
拉遠了,說回 iPhone 7 Plus 吧。對於 iPhone 老用家來說,即使只隔一代的 iPhone 6S 也有頗大的差距,如果是重視相機的用家, iPhone 7 / 7 Plus 的相機已足以成為升級的理由,相比起效能雜碎更在意續航力,今代的電池也有輕微提升,容量方案也有增加,已算不錯了,當然沒有太驚豔的感覺,按雜碎的想法,壞機的話可以考慮,為換而換的話還是忍忍手吧。
Apple 官方推出的 Move to iOS app |
至於 Android 用家值不值得轉會? 這一點真的是看閣下的需要,雖然目前已有一些工具幫助轉會時傳輸資料,但大多只基本的歌片相而已,對於 Apps 內的資料其實是要自己另行想辦法的,當中最麻煩的應該不同 Apps 內的資料,例如 Whatsapp,很多時也會被迫造成資料的損失,如非必要,雜碎其實不太建議轉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