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雜碎出文時間太慢,相信大家已對 Apple 的新品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基本的資料雜碎也就此帶過算了,代替的是想跟大家說說雜碎對新品們有什麼想法吧。
Apple TV 4K
這應該對身處香港的我們最不相關的一項產品吧,由以往數百元的Apple TV 改用 tvOS 後價錢已增至 1388的價錢,換來的是可以在 4K 電視上看 Netflix、TED,比較欣慰的是 iTunes Movies 開始重視香港的市場,這令 Apple TV 在香港的吸引力有所增加,不再單單是 AirPlay 的接收器而己,這是一件好事。
加入 A10X Fusion 令 Apple TV 4K 的處理能力足以安裝不少的Apps、遊戲,但礙於未有觸控的能力下只能以遙控或手掣使用,吸引力始終不大。
Apple Watch Series 3
今代 Apple Watch 的最大改進,當然是加入了數據,4G LTE 的能力使其可以獨立打電話、傳訊息,可以透過藍芽聽音樂。
令雜碎最為好奇的是,為何是取消2代而保留1代,這是因為 3代與2代差距太少嗎?另外令雜碎感興趣的是加入數據能力到底會否令本來已不夠用的電池進一步惡化,這要視乎 Apple e-SIM、新 S3 晶片對電量的消耗是否如 Apple 所指與上代維持不變吧。
iPhone X(ten)
在發佈前早已洩露精光的 iPhone X,唯一rumor 沒說準的大概就是 X 是羅馬數字10 而非英文字母吧, 令這部機的神秘感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
最為吸睛的當然是 5.8" 的 AMOLED 2K 螢幕,為 Apple 帶來了不少第一次,除了是首部以 AMOLED 為螢幕的 iPhone之外,首款達到 2K 解像度的 iPhone,亦是首部以全面屏為賣點的 iPhone,達到了82.9%的屏佔比,而最具爭議的是機頂的一條黑框,為了前置相機、感應器、收音、擴音器而作出的讓步。另外就是去掉了 Home 鍵,取而代之的是手勢操作,以及機底會加入一條橫條,雜碎個人是接受不了的,但身邊不少朋友覺得可以接受,看來是個人喜好的問題吧。
砍掉了 Touch ID 也是 iPhone X 具爭議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 Face ID,透過掃瞄面孔來認證,與以往對手們只用鏡頭來驗證, Face ID 用了紅外線鏡頭、測繪點投射器,按 Apple 的說法準確度比 Touch ID 更準確,雖然在發佈會上出了包,但按 Apple 在安全上的往績來看,應該不用太擔心的。
效能方面,以往Apple 的處理器也會是單核最強的處理器,但在多核的能力會被追過,而這在今代 A11 並沒有重演,因為多核的測試也是 Apple A11 最強,不經不覺已由兩年前仍死守的雙核,到了今天已是六核心的處理器, Apple 指比起上代 A10 Fusion,四個節能核心提升了70%,高效核心提升了25%。值得一提的是今代是與 Imagination 分手後的第一顆 GPU,完全由 Apple 自行研發,按 Apple 的說法比上代的multithread workload 有 70% 的提升。
砍掉了 Touch ID 也是 iPhone X 具爭議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 Face ID,透過掃瞄面孔來認證,與以往對手們只用鏡頭來驗證, Face ID 用了紅外線鏡頭、測繪點投射器,按 Apple 的說法準確度比 Touch ID 更準確,雖然在發佈會上出了包,但按 Apple 在安全上的往績來看,應該不用太擔心的。
效能方面,以往Apple 的處理器也會是單核最強的處理器,但在多核的能力會被追過,而這在今代 A11 並沒有重演,因為多核的測試也是 Apple A11 最強,不經不覺已由兩年前仍死守的雙核,到了今天已是六核心的處理器, Apple 指比起上代 A10 Fusion,四個節能核心提升了70%,高效核心提升了25%。值得一提的是今代是與 Imagination 分手後的第一顆 GPU,完全由 Apple 自行研發,按 Apple 的說法比上代的multithread workload 有 70% 的提升。
相機繼續深化景深計算的能力,加入名為 人像燈光 的功能,模擬不同的閃燈效果,拍出更好的人像相片,硬件方面仍是由等效 28mm、56mm 的12MP 雙鏡頭系統作主力,之前雜碎不太滿意56mm 端的吸光能力差勁,iPhone X 的光圈由 iPhone 7 Plus 的 f/2.8 提升至 f2.4,應該會有一些改善的。另外加入了一些 AR 的玩味功能,在將來可能會有很大潛力,但就目前來說仍是雞肋一般的存在。
iPhone 8, 8 Plus
新一代的 iPhone 來了,不過由於後者的緣故,令這兩部機的關注度大減,這也難怪的,自 iPhone 6 已使用的設計語言已沿用了 3 年多了,審美疲勞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其實這部 iPhone 8 和 8 Plus 也有加入一些 iPhone X 的功能, 例如無線充電, AR、玻璃後背等,亦擁有與 iPhone X 相同的 A11 處理器,從性價比的角度去想似乎比 iPhone X 更高?(笑)
雜碎覺得 iPhone 8 和 iPhone 8 Plus 的改進雖然沒有 iPhone X 來的強烈,但很適合接受不了 iPhone X ,而且價錢重視的 iPhone 用家,畢竟不是每個人也能接受螢幕的一條海苔吧,但如果在炒家而言,相信這機不會像以往一樣熱烈吧。
雜碎意見
螢幕黑框的出現,去掉了不美觀的問題不說,對 Apps 開發方面亦有一定影響, Apple 已在 Apple Developer 中提出設計建議,要為 iPhone X 的黑框、圓角和機底的橫條作出考慮,其實這很少見。Apple 向來致力不會要開發者為了新機而令開發有所影響,最明顯的是 iPhone 的解像度,多年來令 iPhone 的解像度如此奇特,是由於牽一髮動全身,要維持舊有的解像度比例,直接以長闊的倍數增加,iPad 開啟 iPhone Apps 是兩倍,減少對開發者的影響,但今次的黑框似乎已是一個例外。
雖然已有開發者為黑框想好了應對的方法,但在雜碎看只是補救方案而已,問題核心的黑框雜碎覺得是技術問題解決不到的半成品而已,對於一般使用仍會構成一定的不便,而最簡單直接地將黑框兩邊的圓角填黑,這方法 Apple 已表明不建議了,看來 Apple 是希望給開發者提供更多挑戰吧。
改用了 AMOLED 技術,相信 iPhone X 有機會成為第一部具烙印的 iPhone 吧,三星為 AMOLED 建立的形象太深入民心,令雜碎不禁擔心成品的顯示效果,雖然目前的評語仍是大多好評,但雜碎會留待實機眼見為實吧。
iPhone 8, 8 Plus
新一代的 iPhone 來了,不過由於後者的緣故,令這兩部機的關注度大減,這也難怪的,自 iPhone 6 已使用的設計語言已沿用了 3 年多了,審美疲勞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其實這部 iPhone 8 和 8 Plus 也有加入一些 iPhone X 的功能, 例如無線充電, AR、玻璃後背等,亦擁有與 iPhone X 相同的 A11 處理器,從性價比的角度去想似乎比 iPhone X 更高?(笑)
雜碎覺得 iPhone 8 和 iPhone 8 Plus 的改進雖然沒有 iPhone X 來的強烈,但很適合接受不了 iPhone X ,而且價錢重視的 iPhone 用家,畢竟不是每個人也能接受螢幕的一條海苔吧,但如果在炒家而言,相信這機不會像以往一樣熱烈吧。
雜碎意見
螢幕黑框的出現,去掉了不美觀的問題不說,對 Apps 開發方面亦有一定影響, Apple 已在 Apple Developer 中提出設計建議,要為 iPhone X 的黑框、圓角和機底的橫條作出考慮,其實這很少見。Apple 向來致力不會要開發者為了新機而令開發有所影響,最明顯的是 iPhone 的解像度,多年來令 iPhone 的解像度如此奇特,是由於牽一髮動全身,要維持舊有的解像度比例,直接以長闊的倍數增加,iPad 開啟 iPhone Apps 是兩倍,減少對開發者的影響,但今次的黑框似乎已是一個例外。
雖然已有開發者為黑框想好了應對的方法,但在雜碎看只是補救方案而已,問題核心的黑框雜碎覺得是技術問題解決不到的半成品而已,對於一般使用仍會構成一定的不便,而最簡單直接地將黑框兩邊的圓角填黑,這方法 Apple 已表明不建議了,看來 Apple 是希望給開發者提供更多挑戰吧。
到底曾被 iPhone 用家恥笑的烙印問題會否在 iPhone X 重現? |
同樣使用了 AMOLED 的 Apple Watch 已有烙印先例 |
改用了 AMOLED 技術,相信 iPhone X 有機會成為第一部具烙印的 iPhone 吧,三星為 AMOLED 建立的形象太深入民心,令雜碎不禁擔心成品的顯示效果,雖然目前的評語仍是大多好評,但雜碎會留待實機眼見為實吧。
從哪一個方面去看,這部 iPhone X 無疑是近年最獨特的一款 iPhone, 達82% 屏佔比的全面屏, 是首部採用AMOLED 的 iPhone,甚至支援了業界標準 HDR10, Dolby ATOMS, 無線充電的 Qi , 之前已有加入的 NFC 制式, 這種採納業界標準的做法如果放到10 年前的Apple 相信是天方夜譚吧。
在Tim Cook 世代下的Apple 明顯業界友好了一些, 這也是為何雜碎會覺得 Apple 近年失去創新光環, 每況愈下的產品吸引度。不問世事、閉門造車,只等在每年9月、10月發佈他們最新的產品, 但同時卻又一次又一次的領先業界, 是 Apple 常年獨有的致勝方式, 是什麼令帶領業界的皇者淪為一般的追隨者? 相信這只有時間能夠給予答案, 雜碎也不是希望在這篇中討論太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