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0日星期日

投入兩年完整 iOS 生態圈感想





跟很多人一樣, Android 是雜碎踏入智能電話生態的第一步,還記得第一篇文章就是說 Motorola Milestone 呢,自 Android 2.0 開始使用,直到2年前的機緣巧合,加上好奇心的驅使下,轉投了 iPhone 6S 的生活(還有家人在用的 iPhone 7 Plus),配合本身既有的 iPad Air 2 和 Mac mini,開展了完全 iOS 的智能電話用家的生涯,兩年過去了,到底對雜碎這 Android 出身的人來說, iOS 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完全投入 Apple 的感想





電話、平板、電腦全套也用蘋果的好處在哪? Apple 會告訴你 Continuity,例如可以在 Mac、iPad 上打電話,在iPhone 上繼續在 Mac 上修改的文件,在不同的裝置上可以用 iMessages,開啟其他裝置上正瀏覽的網頁。聽起來好像很了不起的,但實際上有用的項目其實不多。








在不同的裝置上接電話可能對一些人來說很實用,但雜碎的體驗不太好,尤其是 iPhone、iPad、 Mac 三者同時在響的時候,相信大家亦不難想像;iMessage 沒有朋友跟雜碎用所以沒差,而且Whatsapp、Line、Hangout 也能做到,這功能已不是什麼獨家好處;網頁大概是較實用的一項,但當然全體也要同時在用 Safari 才能達到效果。





雜碎用最多的是 Airdrop,可以即時點對點地傳送相片、網址、文件等到其他 iOS、Mac 裝置上,這一點是其他平台原生辦不到的,當然如果算上第三方Apps 的話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iCloud 收費



iCloud Drive可以共用儲存空間是不錯的,雖說只有 iCloud 可以備份 iOS 裝置,免費只有5GB,用來備份裝置的話根本不夠用,最少HK$8可以升級到50GB 才可享受 iCloud 所帶來的好處,雖然成本不算貴但每月也要支出感覺不是太好。





雜碎頗欣賞 Apple 對於多平台融合而作出的努力,但說目前而言雜碎並未能真切的感受到好處,如果是為了這一點而選擇全套 Apple 的話,雜碎覺得這些錢可以不用花了。

iOS


從 Android 轉會過來,難免會比較兩者之間的差別,經過了近十年的發展,Android 與 iOS 的差別已日漸減少,但仍有不少的分別可以分享。

雜碎喜歡 iOS 的地方
遊戲效能較好

在 iOS 首發的 Super Mario Run
這一點相信是公認的了,在不少的遊戲上,整體的fps 會比 Android 的版本為高,不單是硬件規格上的差距,對於遊戲的優化 iOS 會比 Android 更順暢,遇到問題的機會也較少,如果是在乎手機遊戲的朋友的話, iOS 的表現的確會比較優勝。






遊戲表現較好相信這和 Apple 致力改善開發方面的環境有關,最明顯的是自 iOS 8 加入的 Metal API,這個 Apple 限定的 API 在發佈之初已稱比以往有達10倍提升的能力,加上 Apple 自己控制下的硬件規格優化更加簡單直接,相比 Android 方所用的 OpenGL-ES 和五花八門的硬件市場,自然有不少的優勢,而且 Apple 對遊戲的支持不止於此,早在 2010 年已支援大名鼎鼎的 Unreal Engine 3,另外亦有不少遊戲是首先以 iOS 為首發的平台,可見業界對 iOS 的遊戲表現的肯定。



機身散熱較 Android 好



最令雜碎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就是玩手機遊戲,雖然也是會發熱,但相比雜碎在用 Android 的印象、綜合了身邊朋友的新電話來說,根本不是問題,很多Android 的機在玩遊戲的時候會熱的燙手,更有名的是之前 Snapdragon 810 的火龍,話雖如此,這只是雜碎的個人經驗而已,可能會與大家的體驗有差距也不奇怪。

iPad 的電量控制
來源: Laptopmag.com

相信這是很多人對於 iPad 有好印象的原因之一,相對於 iPhone,甚至是其他競爭對手, iPad 的電量表現是十分出色的,雜碎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iOS為人垢病的假後台管理,相比 Android、Windows 的長駐背景運行,可以大幅減少待機電量的消耗,不單是待機,實際使用也不會讓失望,雖然這一點在 iPhone 那小的可憐的電池上難以體會就是了。



感覺上較安全

來源: Business Insider
雖然這一點更多是感覺之上,畢竟漏洞、病毒等等所有系統也會存在,不過Android的確是給人比較多漏洞的印象,iOS 亦預載了更多安全相關的措施,Apps 的沙盒架構、Touch ID硬件加密的指紋認證。

Android 官方統計2017年8月份市場佔有率
雖然時常亦有發現漏洞,但 iOS 對於更新的推行比起 Android 好太多,當目前最新的 iOS 10 已達到 90% 更新率的成績, Android 7.0 的佔有率仍是可憐 13.5%,即使 Android 系統已修補了漏洞,但用家手上的設備能否收到更新卻是另一個問題了。

較易下載不同地區的 Apps

Qooapp 是著名 Android 跨區下載的工具
iOS 可隨意切換不同地區的 App Store
Android 要下載其他地區的 Apps,自從 Google 封了 VPN 轉 Play Store 的方法後,基本上只可以下載 APK 安裝,要透過非官方的方式下載,從安全的角度出發不太好。反觀 iOS 準許直接登入不同地區的 App store 的帳戶,直接從App store 下載不同地區的 Apps,無疑是比較方便及安全。

雜碎討厭 iOS 的地方
數款第一方 Apps


大家沒有看錯,雜碎最討厭 iOS 的地方正正就是第一方,也就是 Apple 所推出的 Apps,當中也有些不錯的Apps,但有不少來自 Apple 的 Apps 雜碎就是不喜歡。



截圖、相片混作一團的 Camera Roll
為首的是相片 App,雜碎很討厭全部的相片也放到 Camera Roll,大家會說可以用資料夾分類呢,但原生的相片Apps 在分相片到資料夾後仍會在 Camera Roll 中出現,在雜碎的角度來看這和沒有分類過是沒分別的,雖然相片編輯的部份不錯,但這一點雜碎會在其他第三方 Apps 去做;


如果大家有攝影習慣,可能會用 Camera Connection Kit 來連線到 iOS 裝置,但雜碎很不喜歡原生的輸入相片介面,選擇相片時不可以放大全螢幕看,只能依靠那小小的縮圖去猜哪張相才是想要的,很不人性。

音樂 Apps 只能播放 MP3、 WAV 和 ALAC,只有 MP3 音質的 Apple Music,介面也說不上好看方便。影片 Apps 的情況和 音樂相似,支援的檔案太少,倒不如直接用第三方吧,可幸的是現在可以。

Apple Map

Google Map

發展了數年仍是陽春的很的Apple地圖,雜碎已沒有奢望可以在細節度超越 Google Map 之類的對手,畫面簡陋的很,也許只是香港的支援做的不夠吧? 但起碼在香港雜碎不會考慮使用。






App store 的介面其實很陽春,不過這會在 iOS 11大改,暫且觀望吧。還有一些系統上的小麻煩,不在此一一詳談了,但總體來說對於 Apple 設計的 Apps 總有一些原因會令雜碎討厭而改用其他第三方的 Apps。

檔案管理

iOS 11 的 File App


這方面的問題其實自 iOS 推出開始已被垢病,在 iOS 8 開始引入了分享的功能,讓Apps 的內容可以在其他 Apps 中開啟已是有了改善,但在目前的 iOS 10仍是會重覆檔案(例如從Camera Roll 匯入相片到 Lightroom,同一張相片會有 Camera Roll 與 Lightroom 各兩份),浪費更多的儲存空間,希望這可以在 iOS 11 的 File App 得以解決吧。


控制中心、通知中心



從 Android 抄來 iOS 這點雜碎不多說了,但可不可以做的人性一些? 沒有流動數據的開關(iOS 11會加入),放到第二頁的音量控制,控制中心最大的按鈕是最少用到的Nightshift (iOS 11 會改掉);人家說 iOS 的裝置可以更新很多版本,在雜碎看來只是改改介面的擾民更新(當然背後也有安全更新),最近遇到的例子是 iOS 10 去掉了 side switch 的設定,家中 iPhone 7 Plus 機側的 side switch 只能當作靜音用。 iOS 11 會有大改,但到目前的 Beta 版本來看,雜碎覺得甚至比 Android 更複雜,但 Apple 願意改善 Control Center 這一點總比什麼不做好些吧。



每天上百的通知,但沒有具效率的整理方法

通知中心的設計也不夠人性,同類的訊息不會組在一起,沒有 3D Touch 的機種便不可以全部清除,大家可以說這只是個人習慣,但雜碎不覺得在意這些問題的只是小眾。 Widget 頁面的設計,雖說是個人偏好問題,但雜碎真不太懂的欣賞。

網上爭論


在網上經常也會看到不同陣營的用家互相討論,坊間對 iOS 系統的評價很是兩極,雜碎嘗試綜合雙方的論點結合自己的使用體驗,希望可以給大家作為參考吧。

iOS 的系統很封閉,傳資料很麻煩



如果是依賴原生 Apple 所提供的方案,在 iOS、 Mac 這些自家系統內傳資料可以用 Airdrop,但 Airdrop 也不是萬能,傳不了文字,亦不能對應其他系統。



由於 iOS 沙盒的設計,的確不能像 Android 一樣直接用 USB 傳資料,坊間有不少第三方 Apps 可以對應多平台的資料傳輸,例如之前介紹過的 Send AnywhereInstashare 也可以做到,雜碎自己則會比較常用 NAS 解決這個問題;總的來說,系統的確是封閉的,但傳資料沒有想像的麻煩,只要不用 Apple 的方法就是。

iOS 只有假多工,比不上 Android

iOS 10 多工介面
iOS 的多工概念的確和傳統的多工有著分別,在 Apps 切換之後,原有的Apps 會處於暫停的狀態,不會同時工作。

Android 可以限制背景 Apps 的數量以確保流暢
相比起 Android 的多工,其實雜碎覺得 iOS 的方式是更適合流動裝置,主要是因為這樣會比較省電。有人會說沒有多工切換 Apps要重新載入,但這一點是關於 RAM 的數量而非多工能力,在雜碎的使用下,iPhone 6S 的 2GB RAM已比以往512mb、1GB 的機種減少了這種問題,更不用說已達4GB RAM 的 iPhone 7 / 7 Plus了。


iOS 的拍攝比Android 機好



在智能電話發展初期,Android 的拍攝表現的確是較同代的 iPhone 遜色,然而在一眾 Android 廠商的努力下,情況基本上已相反了。



早前一位前Google社交部門副總裁Vic Gundotra 撰文指 iPhone 的相機比 Android 領先數年,原因是 Android 廠商的更新受制於 Google,以致一些功能會很久才能加入,並指比起硬件的提升,軟件的後製才是好相片的主因云云。



雜碎覺得,如果硬件的差距沒分別的話,那麼買相機的人應該全部也是笨蛋吧? 先不論 iPhone 在 DXOmark 上的評分早己不在前矛之上,功能上 iOS 的局限太大了,在這兩年的使用間,最不能讓我習慣的是白平衡,雖然自動白平衡的準確度還不錯,但也時常有錯的時候,這時候 iPhone 的用家只能默默的接受,這一點雜碎其實是頗在意的。 iPhone 的支持者可能會說, iOS 10 支援 RAW 拍攝,可以後期改,而且不滿的話可以用第三方 Apps,的確是可以用第三方的 Apps拍攝,但基於系統的限制,所有 iOS 預設的相機捷徑也改不了,RAW嗎? 原生的相機 Apps 也拍不了呢,完全將責任交到第三方的手上,那不是 iPhone 的功勞,是第三方 Apps 的製作者吧? 再說 Android 也早已在 Android L 支援 RAW 拍攝呢。



iPhone 7 Plus 的人像模式離完美還很遠,尤其是在較複雜的背景下去背的效果並不太好,對物件的距離亦有很大的限制,低光的雜訊亦高的明顯,你可以說 iPhone 7 Plus 帶起了雙鏡拍攝的熱潮,但卻絕非第一部用上雙鏡頭的電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回雜碎之前 iPhone 7 Plus 的用後感



iOS 遊戲比 Android 好



這一點雜碎是同意的,即使是旗艦的機款,遊戲的fps 總是會有卡頓的感覺,而相同的遊戲在 iOS 之上,即使是數代前的舊機仍能維持流暢的體驗。



硬件角度來說,本身iOS 裝置所用的 PowerVR GPU 亦經常比同期的對手為強,所以勝過同期的 Android 機也是能理由,至於為何老裝置仍能有很好的表現,這一點很大程度上是由於 Apple 對於硬件的嚴格限制,可以更好的搾取機能的極限, 加上 Apple 其實對於遊戲的支持很是努力,早在 2010 年的 Infinity Blade 開始,Apple 已積極推展 Unreal Engine 的應用,及後亦推出專為遊戲而生的 Metal API,可見 Apple 對於遊戲的重視。


iOS 裝置的回收價較好,更保值

Android 的回收價只能說是聊勝於無
關於這一點相信仍是事實來的,網上有不少二手回收價的報價,以下引用的是比較有權威(?)感覺的 csl.,在網上有定期更新他們的Trade in 價格 ,詳細可以看看這個連結,即使是 Android 最新的旗艦機,例如 HTC U11、 Sony Xperia XZ Premium 同樣是只值 HK$2800,而2年前的 iPhone 6s Plus 64GB,叫價 HK$3000,更不用提大多的 Android 機只剩3位數字, iPhone 7 Plus 甚至可以達 HK$4800 之高,這應該與 Android 機價跳水力強勁不無關係。


Android 平台碎片化嚴重

早年 Android 發展的碎片化問題的確是大大影響了開發者製作 Apps,但硬件方面隨著 720p、1080p等的解像度成了標準,硬件廠商的在汰弱留強的鬥爭後,其實已沒有很多的碎片化空間存在,Android 機近年亦趨同質化,或許全面屏的出現會對市場帶來新的衝擊,不過就目前來看,所謂硬件的碎片化在雜碎看來其實已不算什麼問題。



反而軟件的問題仍持續中,早年不少廠商熱忱於客製化 Android,希望可以在眾 Android 廠商中加添自己的特色,但反而因為客製的改動,影響了系統的更新速度,而且廠商花大錢開發出來的介面大多也是減慢系統的效能,可謂吃力不討好吧。近年不少廠商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改以原生系統作賣點,不單提升了系統的反應,更新亦更快獲得,例如被 Lenovo 收購後的 Moto、 捲土重來的 Nokia,Google 自家的 Pixel,甚至以MIUI 聞名的小米亦開始推出 Android one ,不想更新會受到阻礙的朋友可以選這些原生的系統,較喜歡客製介面的朋友可能要同時承受了更新較慢的後果吧。


總的來說, Android 的碎片化問題已沒有以往嚴重,但仍有不少廠商有這問題存在,更不能與 iOS 相提並論,這就是開放系統的限制吧。

iOS 的 Apps 比 Android 好

Affinity Photo 是其中一款很不錯的 iOS Only App
這一點與上一點碎片化亦有關係,由於早期 Android 的碎片化問題嚴重,不少的開發者將開發的次序會以 iOS 優先,之後再開發 Android ,甚至令該 Apps 成為 iOS 限定,但大部份的 Apps 已同時推出 Android 及 iOS 的版本,但兩者的功能、效能上或者會有所差別,例如 Whatsapp、 Line 在 Android 平台會以 Google Drive 作備份平台,而在 iOS 當然是改用 iCloud 。

iOS 還是 Android Apps 更好,這一點雜碎認為是很難一概而論的,兩者也有自己優勢與缺點。

小總結


不經不覺雜碎已寫了不少了,暫告一段落吧,之後會有 Mac 方面的分析的,請大家期待吧。

其實一直也想寫有關 iOS 與 Android 的對比文章,但之前未有實際接觸雙方面,一直擔心自己會有誤解,在經過了兩年完全使用 Apple 生態的日子,相信會有更明確的感受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